锚固件就是在窑炉炉壳或支撑结构上安装的金属或非金属部件,并埋入耐火混凝土衬体中,起锚固和连接的作用。它一般适用于炉墙和平式炉顶等部位。
锚固件可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非金属锚固件,即特制的耐火砖(即锚固砖)等,一类是金属锚固件。锚固件中也包括支撑件。
锚固件使用的历史较久。近些年来,随着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发展和在工业窑炉上的应用,锚固件的形式增多,其作用更加突出。
金属锚固件适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,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牢固性。金属锚固件不宜采用低碳钢,应尽量采用合金钢,非金属锚固件,可采用高铝质或粘土质制品,视温度的高低而定。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锚固件,其热膨胀值应尽可能与锚固对象相近。
炉墙锚固件:锚固件间距没有严格规定,一般水平方向为550—600毫米,垂直方向为450—500毫米。具体尺寸可根据炉墙厚度、高度及锚固件种类等条件而定,总的原则要保证炉墙与钢结构的牢固结合,冷端应尽量靠近炉壳,且能自由活动,如图所示。
为了提高重载炉墙的稳定性,可设置支撑锚固件,其水平间为1000毫米左右,深度约为内衬厚度的50—70%。
炉墙采用金属锚固件,其形式一般有V、Y和厂形等多种(如下图a、b、c)。布置情况(如下图d)。
金属锚固件要与炉壳钢板焊接牢固,另一端应与受热面有一定间距,以保证其正常工作。
炉顶锚固件:平式炉顶宜采用吊挂锚固构造形式,可与炉墙完全分开。锚固件的分布,一般为规则排列,其行间中心距为360X460毫米。再大时,锚固件易损坏;如太小,则施工不便。炉顶锚固件多采用非金属的,要吊直,不可偏斜,否则会因扭矩作用而使锚颈断裂,甚至造成炉顶塌落。锚固件与工字钢或圆钢管的连接,可采用合金圆钢,金属铸件或普通钢。如采用金属锚固件时,伸入耐火混凝土中的端部与受热面的距离应大于30毫米。最常用的炉顶锚固件吊挂形式,如图所示。
相关资讯
30
2024-08
27
2024-04
27
2024-04
01
2023-12
01
2023-12
01
2023-12
01
2023-12
01
2023-12
01
2023-12
01
2023-12